“2012年的生意比2011年还难做!”多数木材加工企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2011年下半年,随着国内东北地区的限伐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国内外各产材地的出口严控政策执行,国内市场木材资源供应持续紧张。随着原材料紧缺,人工费用、加工费用、运输费用等成本的不断增加,木材的总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自去年以来,国内以及世界各主要木材生产国更频频出台木材出口严控政策,在保护本国森林资源的同时,也导致其可出口的木材尤其是原木数量急剧减少,使得木材加工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愈来愈大的阻力。如何突破这些阻力,寻找到新的发展,是摆在木材加工业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何跃出进口限制
近几年来,中国的木材进口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木材进口量不断增加。这不仅引发了各界对中国木材供应的担忧,也令资源减少、进口国家政策限制下的木材进口需求矛盾凸显。
专家认为,中国木材资源的供应与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未来,中国木制品业的原料还将依赖进口。既然大环境无法改变,相关木材加工企业还是要在提升自身能力上多下功夫,借此机会寻求更好的原料替代品和生产工艺,迎战木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福州海关对此建议,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价格谈判,争取一致对外价格口径,尽量争取较低价格签订订单;另一方面拓宽原木进口渠道,加大非洲、东南亚市场开发,防止原木过于集中某个市场而导致进口受限。
此外,专家还提醒商家注意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推进低碳和环保木材的深加工以及利用木制产品剩余物制造可燃烧的环保燃料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是资源型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突破木材加工也瓶颈。
想方设法共克时艰
当遭遇瓶颈时,应当顺势而为,掌握经营主动权,想方设法共克时艰显得尤为重要,需掌握如下法则:
法则一:加强业内整合,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危机蔓延时,有危也有机。每逢经济低迷、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大环境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也孕育着调整和机遇。据观察,木材行业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间的整合,通过合并重组或参股经营,实现抱团经营、群策群力、共享渠道;二是企业内的整合,即完善企业结构、强化品牌战略、重视科技研发、诚信立足市场,在木皮、木枋生产流通领域形成一批公认的著名品牌。
法则二:主动适应时局,合理调整营销规划。做生意必须研究市场,盲目行动、误打乱撞最终会一败涂地。在营销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信息,对行业走势作出预判,找准下一阶段的市场需求点,投资和营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法则三:积极消化库存,保持资金周转通畅。经济萧条时期,地产、家具、装修、木制品等多个行业需求萎靡,必然导致木皮、木枋、人造板等原材料销售形势趋于清淡。此时,经销商应根据行情进行调度,适当减少采购,避免存货积压;通过去库存,回笼资金,盘活资金,缓解经营压力,保持周转通畅。据了解,部分家具连锁店采用了库存调节的销售策略,既可以消化库存,又能打开销路,使整个销售系统顺畅运行。
总之,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只要这些木材加工企业愿意努力,完全是可以突破加工业的瓶颈。市场低迷时,木材加工企业不要病来如山倒,而应小心求证、大胆出手、学会处理危机甚至化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