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和企业关于木材非法采伐和贸易的正面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包括很多“挑剔”的NGO在内的业界共识。
但一个无奈又尴尬的现实是,中国企业所作出的努力在国际上受关注的程度仍然很不够,出现的问题却经常被放到“放大镜”下,被国际上反华势力借以抹黑中国。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这样的一种短期内很难改变的传播规律的作用下,恐怕中国企业必须要有斩草除根的气魄,尽最大努力把瑕疵去掉,做到无可挑剔。因此,我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做更多的文章,帮助企业不做“有缝的蛋”。
坚决不使用非法采伐的木材,尽可能使用可持续认证木材,这已经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必然选择,甚至已经有企业称之为“底线”。可见,对于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打击非法木材的形势和趋势,不少企业已经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但是企业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不少企业反映,各个国家出台的确保木材来源合法的法律法规抬高了企业成本,对非法木材的打击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合法的木材贸易,这让遵纪守法的中国企业受到拖累。面对成本压力,有一些企业选择绕路而行,躲避要求严格的国际市场。但实际上,面对这样一个不可逆的国际趋势,躲避的后果只能是路越走越窄,唯有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消化成本,自律自修,练好内功,才能规避风险,把市场做大。
但是,仅有企业的努力就够了吗?“中国企业要做负责任的企业,但世界森林资源出现问题的责任都由中国林业企业来背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是一个老林业产业人对中国林业企业的心疼。实际上,修补中国企业存在的“缝儿”,必须调动起国内外、各部门间的多方力量,建立起打击非法采伐的多方联动机制和防范体系。
在类似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年会等多个交流平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多方力量的紧紧凝聚。制定贸易指南、推进合法性认定、发起绿色贸易倡议等等,政府、协会、科研机构都立足本位有了详尽的计划,这些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已经被提上各自的工作日程;年会上专设NGO讨论环节,政府官员面对面直接对话来自世界知名NGO的代表们,有碰撞、有交锋,但最终是交融,这展示出的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开放的姿态。